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的尤溪县纺织产业,是当地第一大支柱产业。
近年来,尤溪县向“新”出发,逐“绿”前行,先后获得“中国革基布名城”“中国混纺纱名城”“省级纺织品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等荣誉。以绿色发展为底色,尤溪已形成“纺纱—织造—染整—涂层”地方特色革基布产业链,正在打造“锦纶长丝—织造—染整—服装”产业链。2024年,全县共有纺织企业96家,其中规模以上纺织企业57家,年产值超百亿元。
科技创新赋能绿色发展
走进福建格利尔印染有限公司,4条高端环保PU革无水染色工艺生产线马力全开,200多台套印染设备高速运行,一匹匹整形后的面料“新鲜出炉”,即将销往全国各地。
格利尔成立于2005年,是尤溪老牌纺织企业,集纺纱、织布、染整于一体,可年产机织革基布1.2亿米、针织革基布3万吨。印染是纺织品加工的核心环节,其带来的废水废气污染,也是约束产业发展壮大的主要瓶颈。如何实现绿色发展?格利尔给出的答案是——科技创新。
福建格利尔印染有限公司工人检测布料质量。
“旧的染整工艺,主要利用染缸进行间歇式生产,要经过退浆、水洗、上色等10余道工序。通过无水染色工艺,仅需退浆、水洗、上色、轧干4道工序,把原来染缸、进缸、出缸、烘干等繁琐的体力活,变成在机器上一次完成,还解决了引头布不平、跑边等产品问题。”格利尔总经理方建荣介绍,“经测算,采用新工艺生产革基布,较之前节约用水76%,污水排放减少85%,节约用电70%,节约用工50%,节约染化料费用44%。”
近年来,针对革基布卷染生产工艺高能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痛点问题,格利尔加大创新投入,组建研发团队,创新推出“新型节能环保PU革基布染色工艺”。
方建荣介绍,新工艺将原有的间歇性生产改造升级为连续轧染生产,采用水性聚氨酯浆料浆纱和色浆轧染染色,提高上染率,减少污水、废气排放和工人劳动强度。经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发展部组织的专家组鉴定,新工艺实现节能、减排、环保绿色生产,填补了国内PU革基布染色技术的空白。
“我们不断完善现有生产装置,解决设备瓶颈技术问题,1条生产线的设备新增和更新投入200多万元,目前已升级至3.0版本。”方建荣说,高端环保PU革基布无水染色工艺以及其生产线2021年获得发明专利,另有平幅水洗轧染烘干联合机、退浆水洗机等5套设备获得实用新型专利。
在科技创新引领下,格利尔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协同发展,去年实现产值近7亿元。“今年正在进行废水回收深度处理项目,现已进入收尾阶段,预计废水回收率50%至60%。接下来将继续开展技术攻关,强化产学研合作,实现降本增效。”方建荣说。
废弃塑料瓶变身服装原料
一个废旧塑料瓶能干啥?在福建尤溪华扬纤纺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只见机器“吃”下废弃的矿泉水瓶、可乐瓶等,“吐”出能制成各式各样成衣、家居用品的化纤。
“再生化纤是棉花的替代品,利用废弃塑料瓶作为生产原料的纺织企业不少,但我们是全国首家完整做到‘废料回收—再生纤维—纱线’全链条生产的企业。”华扬纤纺行政副总李德明说。
用于生产再生纤维的塑料瓶片
作为顺源系列百亿纺织龙头企业培育计划重点项目之一,华扬纤纺总投资6.88亿元,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瓶片清洗、涤纶短纤维、纺纱成套生产设备。2023年4月投产以来,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去年生产再生化纤3万吨,再生纱线1.2万吨,实现产值4.5亿元。
再生产品怎样做到绿色环保?“公司在环保方面的投入可不少,仅瓶片清洗就投入3000多万元,其中,污染处理占比超20%。”李德明说,企业建有污水处理站、空气净化和尾气回收系统等完备的环保设施,还通过GRS认证,成为国际品牌供应商的“敲门砖”。
福建尤溪华扬纤纺科技有限公司工人进行再生纱线生产。
在华扬纤纺生产车间,再生涤纶及纱线生产车间智能化改造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李德明介绍,该项目瞄准纺织科技前沿,投资1.15亿元,对现有厂房进行改造,将引进先进设备,配备智能化信息系统,进一步减少用工成本,提升生产效率,实现绿色生产。“今年将投入5000余万元用于新产品研发,把石墨烯等新材料加入到再生涤纶短纤,让产品具备抗菌、耐磨等功能。”他说。
打造绿色工业园区
尤溪经济开发区城南园始建于2011年,规划面积39675亩,是全市单体规划面积最大的工业园区,重点发展纺织服装、机械电子等产业,现有签约入园项目21个,已投产企业15家,就业职工4000余人。
近年来,尤溪打出一套绿色发展“组合拳”,全力打造绿色工业园区,加速纺织产业全链条形成。截至2025年初,城南园13家规上企业,已有4家纺织企业获得“绿色工厂”称号,其中国家级绿色工厂3家、省级绿色工厂4家(含国家级)。
针对印染带来的污染,尤溪以产业集聚破解发展难题。2012年以来,尤溪县委、县政府严格按照国家对染整行业环保监管要求以及产业政策调控走向,在城南园规划建设了1200亩的经编染整产业集控区。格利尔、创益纺织、鑫友鹏纺织等县内印染企业陆续完成“退城入园”。
与此同时,园区配套设施不断升级。“通过集中供热、污水集中处理、引入光伏项目等措施,提高了能源利用率,减少了污染排放。园区还聘请第三方检测机构,每月对企业的废水、废气、噪声等进行检测。”尤溪经济开发区工作人员说。
在福建富瑞热电有限公司,一台锅炉每小时可为企业提供65吨蒸汽,实现每小时发电7000度。“我们选用高压力、大容量、高效率的循环流化床锅炉,为园区提供集中供热,在能源利用效率高达91%的同时,还能减少燃料排放。”富瑞热电综合办公室主任叶开彬介绍,富瑞热电联产项目是全市首个国有民营资本合作的园区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3.08亿元,引进脱硫、脱硝、除尘等先进工艺技术,污染物排放量比同类规模分散式供热设施减少85%,有效提升了园区的项目承载能力。
此外,城南污水处理厂集污水处理、环境改善与生态保护于一体,将污水排放标准从一级B提高至一级A,污水处理后达到直接回用标准。
面对尤溪纺织产业的发展前景,尤溪县工信局局长罗少棠信心满满:“我们将聚焦县域重点产业链,抢抓沪明对口合作、山海协作等战略机遇,靠前发力、精准用力,深化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不断绘就纺织产业绿色发展新篇章。”